-
以前日本“工匠精神”是科学,现在成了玄学
每个民族都需要民族自尊,需要表示民族特别好的东西。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时,经济好说明民族好。但这一思维后来遇到了瓶颈:经济不好了怎么办?那就需要另一些也是好的东西,于是就把匠人精神说成是日本的民族性,别的国家是没有的。这其实是更大的一种玄学。[全文]
-
今天日本女性地位,究竟是低还是高
一些女孩子是在一个父母和社会预设女孩不需要谋生技能的环境中长大的,十来岁就开始化妆、交男友、买东西,以至于成长后没有生活技能。特别是地方的女孩子到大城市找不到对象、工作,贫困后只好投身色情行业,被高利贷、黑社会控制……[全文]
-
日本人或许能收拾好看台上的垃圾,但7年了没能收拾好福岛
人的热情其实是有限的,日本社会在福岛事件刚结束的时候可以应援福岛,但久而久之态度就变了,一是我累了,另一方面又会有些矛盾,如迁出来的人与原社区居民发生冲突;有些灾区来的学生上学时受到校园欺凌,被人说是细菌,身上是带辐射的……[全文]
-
日本为何一边对外宣传御宅族,一边整顿秋叶原?
如果你跑到法国、美国问外国人:“你是不是Otaku(御宅族)?”可能很多外国人会说:“我是Otaku,我爱Otaku?!钡绻阍谌毡?,特别是在非特定的御宅族聚集地,问日本人相同问题,那人就会用“你骂我呀”的眼神看你……[全文]
-
判断日本经济好坏,或可以先看看日本网吧
安倍经济学争议非常大,有人觉得他成功,有人觉得这成功其实是假的,所以我认为它确实是一个谜团。但是安倍经济学始终给日本人一种希望,就觉得只要照这条路走下去,只要让安倍在台上一直做下去,他是可以的。[全文]
-
当初都说“宽松教育”好,日本人现在怎么后悔了
为什么大家最初都觉得好的东西,最后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觉得很累的东西?它使所有人的教育负担增强,而且受教育的差距不断拉大,特别是在学历社会当中,如果不能够获得一个很好的受教育资格,不能获得有效学习资源,就意味着你所处的社会地位会不断向下传递。[全文]
-
日本泡沫经济中经历的一些事,中国有点熟悉…
日经股市最厉害时高达38000点,当时房地产有个说法:“卖掉东京,可以买下半个地球”。大家都在狂欢中,感觉前途充满希望,但这时钱不再投入经济、技术的发展,再加上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日本失去了“技术立国”“贸易立国”两个独门绝技。[全文]
-
除了战争,中日之间还经历了什么?
中日要发表联合声明,田中角荣在宴会上谈到侵略问题,大概措辞是日本军队“进入”中国,给中国人民“添了麻烦”。全场哗然,不能接受。中国外交部指着字典跟日本说“添麻烦”就是一个很弱的意思,根本没道歉之意。最后,他们做出了改变……[全文]
-
要想成功当上日本首相,需要哪几招?
日本经长期发展,各党票仓已较稳定,这时就需开发新票仓,小泉纯一郎应运而生。对很多女性尤其是已婚女性来说,小泉帅气狂野,有艺术家气息,且幽默有趣。所以小泉做首相后,获得大量以前不投票人的投票。以前妇女跟丈夫投,现在“你爱投谁,我要投小泉”。[全文]
-
中国对日本到底意味着什么?
提到中日关系,特别是历史上的关系,一种看法认为日本是东亚文化圈的一部分,历史上一直在学习中国,甚至有更夸张的说法“大唐文化在日本”。另一种说法是日本历史上从来都是蔑视中国的,从来也没有学习中国。在我看来,这两种想法都有点极端。[全文]
-
《军师联盟》不是洗白司马懿,而是侮辱
如果真的尊敬、热爱司马懿,就应该坦然地向乌合之众大声讲出他之所以大名垂于宇宙的根本原因,而不是用一种我们想当然的“正能量”虚假事迹将他包裹起来,把他庸俗化为诸葛亮、荀彧一类食古不化的二流人物。[全文]
-
国人拍不好《深夜食堂》或不是坏事
也许国人改编不好《深夜食堂》的原因并非完全出在“现实”问题上,也在于《深夜食堂》严格来说并不是日本的“现实”,而是一个属于高度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达国家的童话故事,我国人“讲不好“它,也许并不是坏事。[全文]
-
日本年轻人为何讨厌战后进步话语?
战后年轻人受教育的环境,按说应该是与“保守”完全相反的。但是仔细分析这些亚文化年轻人的保守话语,可能会发现他们支持自民党一定程度上与其说是“喜欢”自民党,不如说是在“讨厌”大众媒体,“讨厌”知识分子,把这些都看作是“老年人”的“说教”。凡是NHK或者朝日新闻说的都不信,都要“讨厌”,把对战后进步话语的反叛当作是独立和自由的体现。[全文]
-
女司机反思女司机 利维坦在公路上
我们这些“司机”,如果不能早日意识到“驾驶”实质上并不是一种自由的优越感和权利空间的扩大,而是为了应付现代“生活”而被迫进行的性命相博的话,那么或许迟早会见识到真正的利维坦。[全文]
-
日本萌化IS好幽默对不?撕开给你看
作为发达国家国民,日本人去到混乱地带的行为大致都要依靠强烈的理想主义来支撑。当这些人干得好的时候,日本媒体和民众从来不吝称赞他们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形象,而被绑架的时候,则又是个人的“任性”给国家带来了麻烦。[全文]
-
来体会下“安倍病句学”的真谛
“安倍经济学”的效果就是一连串“然而”。他揭示了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道理,就是甩掉“包袱”,可至少二战后,在地球人的道德伦理中,经济发展需要伴随经济民主,否则就没有意义。安倍的“美国化”道路能走通吗?[全文]